「 經前期綜合症 」
Pre / Perimenstrual Syndrome
簡稱PMS。
準確的說,PMS是由一系列心理及生理症狀所組成的集合體,通常在經期到來前5至11天的時候開始,可能持續幾小時到幾天不等。
而且,經期到來後的幾天內,PMS的症狀還可能會明顯緩解。
每個女性所體驗到的PMS都是不同的。即使是同一個人,每次所經歷的症狀組合也可能有所不同。
現在人們識別的PMS相關症狀,已經超過200種……
PMS還可能出現注意力分散、焦躁易怒、抑鬱、情緒不穩等心理症狀。
極端嚴重的PMS,甚至會讓人產生幻覺和自殺念頭。
PMS是一項可被醫學診斷的病症,它確有其事,而不是你在「臆想」或「矯情」。
事實上,在這段時期受到嚴重情緒困擾的女性,還可能患上「經前期煩躁障礙(PMDD)」。
根據評估標準的不同,PMS的患病率在國際上還存有差異,但它的影響比我們想得廣泛。
一項針對18-50歲女性的研究發現,曾經歷過PMS症狀的被試比例高達93.7%。
這項研究還發現,女性出現生理困擾與心理困擾的幾率幾乎相同,而當程度較輕時,很多女性甚至無法察覺自己的症狀。
除了症狀外,我們還會因為PMS感受到額外的壓力。
比如:很多女性在經歷PMS時,「不知道自己怎麼突然變敏感了」或「不知道為什麼,就是調整不好狀態」。
而這種自我懷疑,可能讓本就受到症狀困擾的女性感到更大壓力——「我為什麼總是想太多?」、「可能我就是一個自控力超差的人吧」
情況更為嚴重的女性,可能週期性地經歷抑鬱和絕望。
而如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這些負面情緒反復出現,還可能會帶來更複雜的後果。
比如說,當我們多次因PMS陷入抑鬱情緒,我們就會在之後的生活中,對於這種讓人不舒服的感覺和時段特別敏感(Rosenström, 2015)。
此時,我們會不自覺地用一種更謹慎的態度來看待世界,對負面刺激也會更加敏感。即使還並未出現任何症狀,我們也可能會在潛意識中注意「快到時候了」,而下意識地進入警惕mode。
首先,這可能是因為,你對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更加敏感。
其實,關於PMS的起因,醫學上還沒有一個確定的認知......但目前普遍被接受的解釋是,它與我們荷爾蒙的變化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。
在平均28天的生理週期內,我們大概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:月經期、卵泡期、排卵期、以及黃體期。
PMS常常發生在黃體期後段及月經初期,學者們普遍認為,是雌激素和孕酮兩種荷爾蒙的劇烈降低,導致了PMS症狀的產生。
值得注意的是,態度也會影響我們對PMS症狀的主觀感受。
那些以負面眼光看待經期,甚至認為月經是一種「詛咒」的人們,可能會在PMS階段感到更加不適。
這可能是因為,當那些熟悉的症狀又出現時,她們預感到經期即將到來,就會提前進入焦慮和煩躁模式。